有了這些高科技腦電波設備,也許未來我們能擁有X教授洞悉人心的能力
2017-11-01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觸角的延伸,大腦這個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正逐漸展現出其更新奇的一面,其中腦電波是如今研究最廣泛的一種;腦電波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得方法,大腦在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后電位經總和后形成的;它記錄大腦活動時的電波變化,從而在大腦皮質的細胞外產生電流,所以每個人的大腦都是個小小型發電機。
從上世紀 20 年代德國醫生漢斯?貝格爾(Hans Berger),就發現了腦電波,由此打開了科學家們用腦電波辨識、描摹和控制人類意識行為的奧秘之門;經過了近一個世紀的努力探索和堅持不懈的對腦電波檢測、干擾等的技術的研究;腦電波設備逐漸邁進民用領域,在娛樂、醫療、教育方面越來越引人注目;下面就和怡美工業設計一起來探究這些洞悉人心的可穿戴腦電波設備。
【 BrainLink 】
BrainLink 是由怡美工業設計為深圳市宏智力科技有限公司設計的一款專為 IOS 系統研發的配件產品,這款產品的亮點在于可以檢測和影響腦電波來釋放用戶的壓力,而且顏值高,價格還親民;并且它還可以通過藍牙鏈接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進一步實現人機交互。
BrainLink 甚至能配合終端設備上可選的 20 多種 App,讓用戶知道連自己都沒有發現的情緒變化;還能讓用戶可以選擇自主調節情緒,或者讓 BrainLink 影響當前腦波狀態,直接改變人體的壓力感知,進而釋放平時生活和工作上的壓力。
【 Emotiv Insight 】
Emotiv Insight 智能頭盔內置了5個EEG(腦電波)傳感器以及2個參考傳感器,覆蓋了大腦皮層的關鍵區域,可以監測人所做出的不同行為和表情。并且可以讀取到頭腦中的腦電波數據,并通過系統內部的編譯系統翻譯成語音;是一款能讀懂你內心的可穿戴設備。
這款設備的亮點在于它能感知并記錄人的 8 種思維,包括注意、聚焦、參與、關注、激動、親近、放松、壓力;還有 7 種表情,比如左右眼眨眼、皺眉、微笑等。這款設備希望能在未來實現殘疾人腦電波操控輪椅、假肢等功能。
【 MindWave 】
這款 MindWave 電波耳機同樣是美國 NeuroSky (神念科技)針對行業應用和開發者推出的一款智能產品; MindWave 能安全捕抓腦電波并輸出腦電功率譜,然后判斷該頻率相對應的人情緒狀態,可以進行相對復雜的注意力訓練,心理測試;這款 MindWave 因此很適合行業應用和開發者使用,所以,目前許多開發者、院校、實驗室和行業應用都在采用這款產品。
【 MindFlex 】
MindFlex 是來自玩具巨頭美泰公司的一款鍛煉意念腦電波的智能玩具,當用戶在戴上耳機的狀態下,只要用戶集中精力用意念去控制,它配套的耳機就會接收用戶的腦電波,再由 MindFlex 的感應器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作出讓控制臺上的藍色小球漂浮在空中的指令;當你掌握了 MindFlex 的玩法后,你甚至可以用意念控制小球漂浮的高低,意念越集中小球漂浮的越高,得以控制小球去跨越障礙;不僅鍛煉了大腦,還十分有趣味性。
【 Necomimi 】
Necomimi 是一款賣萌神器,它不僅僅是賣萌,其中的秘密可一點都不簡單;這款運用 NeuroSky(神念科技)腦電波技術開發出來的貓的秘密(Necomimi)貓耳,可以通過傳感器探測并自動分析人類情緒起伏,做出相對應的表示性動作。
例如,當 Necomimi 的配戴者心情悲傷時,貓耳朵會垂下;集中注意力時,則會豎起來;心情愉快時,貓耳朵會來回擺動;身心疲倦時,它也會平躺著;有時候心情不必述說,貓耳朵就能表現出來啦。
【 Puzzlebox Orbit 】
準確的說 Puzzlebox Orbit 是由頭戴式腦電波探測器(EEG)、腦機接口(BCI)軟件和遙控器組成;腦電波探測器將腦部產生的微弱生物電脈沖轉換成信號發送給遙控器,遙控器里的微控制器再將其處理為飛行命令發給直升機模型。
Puzzlebox Orbit 這中間自然少不了腦機接口軟件的搭橋,研發者花了3年時間研發,并且開放所有源代碼——即是說控制板上的軟件是可以任意擴展的,大家可以發揮想象讓各種東西被“意念”控制起來。(去年 Puzzlebox 就曾用腦機接口技術和一臺重62噸的起重機將一輛大眾汽車移動,還因此入了吉尼斯紀錄。)
【 The Alert Band 】
美國賓夕法尼亞的 Wilkes-Barre 公司設計的這款警示帶( The Alert Band )頭箍,是一款專門應對長時間駕駛者出現疲勞時及時警示的一種智能腦電波頭箍; The Alert Band 能夠檢測司機的心率與腦電波,判斷使用者在長時間駕駛什么時候將會因疲勞失去意識,并在司機就要打瞌睡時前 的 3-5 分鐘發出相應聲音警告,來提醒司機保持警惕駕駛,預防交通事故的發生。
目前,腦電波產品由于技術還處在初級階段,民用化的腦電波穿戴式產品大部分還停留在娛樂、健康、教育領域;這些產品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激動人心卻又充滿爭議的未來:隨著腦電波技術的不斷發展,也許有一天我們將大腦接入互聯網,實現終極的“意念”人機交互;并且像X戰警中的X教授一樣擁有洞悉人心的能力。